校园欺凌中的群体献祭,你我皆是「黑羊效应」的受害者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20-11-06浏览次数:8825

去年,《少年的你》这部探讨校园暴力的作品横空出世,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都送上了今年金马奖的宝座。比起影片中校园里少年少女们细腻幽暗的情绪和他们自我救赎的过程,故事背后反映的校园暴力现象更值得我们深思。


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甚至涉入过校园暴力的事件;社会新闻中,各种校园暴力案件也令人痛心不已。但从未有过一部作品像《少年的你》这样,把“校园暴力”这一议题又带入人们的视野并引发现象级讨论和反思。


我们今天就来从心理学的角度聊一聊“校园暴力”


01.校园暴力的本质——

我们都在校园暴力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如果对大部分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其起因竟是如此荒唐——只是因为,比如“他很胖”“他成绩很差”“他性格过于内向”“他太引人注目了”等无关痛痒的小事,就引发众人对某一个人发起攻击、放大受害者的弱点


而其他人宁愿选择冷眼旁观,也不愿向有能力改善这种现象的人反映。直到最后受害者被迫离开,闹剧结束或者群体中出现新的受害者


比如《少年的你》中,受害者胡小蝶仅仅是因为“复读生,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没有存在感”,就被以魏莱为首的加害者盯上,从往椅子上倒红墨水这种过分恶作剧,发展到后来的把胡小蝶堵在厕所里扔脏肢体这样的身体冲突。


整个过程中,其他同学作为旁观者,或是迫于魏莱一行人在校园里的影响力,或是考虑到高考临近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可以,竟无一人站出来反对或是质疑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默许并助长了这一行为的发生。



像这样所谓的“校园暴力”,一般都是一群人欺凌一个人,其他人却坐视不管。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被称为“黑羊效应”,是由黑羊、屠夫、白羊三方构成的群体献祭仪式


屠夫总是要杀掉羊群中的一只羊的,四下逃窜的羊群如果在白羊群体中发现了一只黑羊,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白羊们会帮着屠夫追杀自己的同伴黑羊,因为它们觉得只要有受害者出现,自己就安全了。


  • ①受害者——黑羊


像胡小蝶这样的黑羊没有做什么罪不可赦的错事,就无辜遭受了周围人的攻击和排挤。黑羊在遭受了像影片中这样严重的校园暴力时可能会想: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我?我都低声下气了,为什么他们反而更加愤怒?我该怎么做才能逃离这种生活?”


更多时候,这样的欺凌是隐形的。你是否曾经感觉到与群体格格不入?是否曾经看到其他人背着你窃窃私语你却不知道原因?是否曾经因此怀疑过是不是自己过分敏感?如果是,那么你可能也曾经做过不幸的黑羊。

  • ②加害者——屠夫


屠夫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未必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对某个人行欺凌之实。他们觉得一切都是“黑羊”的错,自己才是正确的。黑羊是不可能悔改的,所有讨好的行为都是虚伪的假象,制裁黑羊才是正义的行为。


但黑羊究竟犯下了什么错呢,屠夫们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更可怕的是,有时候言语欺凌甚至是屠夫自身不自知的,他们会觉得“我只是开了个玩笑,后果有那么严重吗?”,大大低估了这样的“玩笑”带给对方的伤害。


你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曾经伙同朋友一起频繁地开某个人的玩笑,而对方丝毫没有开心的样子?你是否曾以某个同学的一举一动为“梗”,作为集体的笑料,给他起不好听的外号?……


如果你曾经把某个人的缺点或不足拿出来放大,放到集体的目光下供大家审视和取笑,那么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担任了屠夫的角色。

  • ③旁观者——白羊


白羊往往目睹了部分或全部过程,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他们是人群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往往会为了不惹事上身,让自己也被牵扯进去而选择远离、选择逃避。然而,这些旁观者是屠夫们沉默的帮凶,也是黑羊身上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压力


白羊可能自以为置身事外,就可以既不惹事上身,也不会对黑羊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可曾想这种“不作为”的态度同样会被黑羊看在眼中,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这么多人眼睁睁地看着我被欺负却无动于衷,是不是我真的就活该如此,不值得被爱?


影片中胡小蝶跳楼自杀前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对旁观者陈念的质问:“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陈念一如既往的沉默可以说是压垮胡小蝶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值得注意的是,黑羊、白羊、屠夫这三方角色界限并不清晰,甚至有时候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比如白羊可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群体认同而加入屠夫,有可能会因为群体中黑羊的“离去”而被选中成为下一个黑羊


《少年的你》中的主角陈念,最初只是看着自己的同桌胡小蝶被欺凌,甚至亲眼目睹过几次欺凌现场,但她并未站出来发声、也没有去寻找有能力的人的帮助,却在胡小蝶死后被魏莱一行人选中成为了新的欺凌对象。

02.导致“黑羊效应”的群体心理成因


不管是黑羊、屠夫还是白羊,每个欺凌事件的当事人,未必都有恶意,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潜意识的驱动,踏入了“黑羊效应”的心理陷阱,完成了欺凌。一群没有恶意的人,欺负一个没有犯过错的人,最终衍生出了校园暴力。往深处去挖掘,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三个心理机制:


  • ①罪恶共享


屠夫群体通过一起伤害黑羊,找到共同话题,获得彼此的认可。黑羊的牺牲,是体现屠夫群体凝聚力和团结力的方式,是让整个群体减轻焦虑和压力的出口。  


  • ②从众心理


集体里的其他人都这么做,那么为了不被排斥,“我”也要做一样的事,有时候这种行为甚至是无意识的。


  • ③认知行为失调


当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矛盾时,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我们往往会选择改变更容易改变的观念,合理化我们的行为。比如黑羊效应中,屠夫只要伤害过黑羊,他在潜意识里就会相信,自己这么做是没有错的,黑羊之所以被欺负,完全是自作自受。


欺凌现象最初的行为受着罪恶共享和从众心理的驱动。当加害者的行为越来越多,便会越发相信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正确性,这便是认知行为失调。加害者随着便会对其他不符合自己价值体系的行为进行抨击,从而催生出更多旁观者转化为加害者。

《少年的你》影片中,魏莱在欺凌并间逼得胡小蝶跳楼自杀后,被喊去警察局问话,仍能一脸无辜地对答如流,丝毫不觉得愧疚,甚至还能轻松地说出:“胡小蝶死了不好吗?她妈妈至少因此得到了一大笔钱。如果胡小蝶不死,她大学毕业工作多少年才能孝敬她妈那么多钱?”


这未必就是她有着多么强大的心理素质,而更可能是她真正地笃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错”,将自己的行为在内心深处合理化。


为了不让自己感到愧疚,不在欺凌行为是否正确之间徘徊犹豫,她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自我催眠:“这一切都是胡小蝶自己的问题,弱者本来就不配得到大家的喜爱。”


这样的观念也正和她的家庭对她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一致,这正是一种认知行为失调的体现


03.如何避免踏入“黑羊效应”这一心理陷阱


我们没有必要指责欺凌现象中的任何一方,因为黑羊效应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 受害最严重的自然是“黑羊”。无辜的黑羊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对他都有着如此大的恶意,会想着是不是自己真的有着罪不可赦的错误。越纠结原因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是抑郁等心理问题。      

  

  • 看似是胜利者的“屠夫”,实则也是受害者之一。“屠夫”面临团体压力,聚集在一起以攻击“黑羊”的方式减压。他们会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强化暴力倾向,弱化同理心和共情能力,最终自食其果。

  

  • 旁观的白羊,也无可避免的置身于这场闹剧之中。他们一方面无法在校园中获得安全感,陷入惶恐与不安,他们想帮助黑羊,却害怕自己变成下一个黑羊,因为无法帮助受害者而感到长期内疚和自责;另一方面作为协助者,或附和者,参与和见证暴力事件,会增强他们对暴力行为的认可和崇拜,甚至会为了获取安全感而加入施暴者一方。


比起指责其中任何一方,更有意义的是思考我们每个人如何及时自省、避免踏入这个陷阱教育和学习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需要认识到什么是欺凌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出欺凌行为,明白欺凌背后的心理成因,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可以找到“黑羊效应”这一心理陷阱的薄弱环节,打破它。


  • 黑羊要建立人格备份,把环境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有人对你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首先要记住你不是蛋而是人,但又确实像蛋一样脆弱。之所以招引来了一群苍蝇般的霸凌者,是因为最初的带头者,“敲碎”了你,定义了你的“缺点”,让你成为了众矢之的的目标。


你可以当着旁观者的面对霸凌你的人说出以上的话,也就是指出了霸凌者行为的不合理性。它合情合理,而且将对方架在道德高地上,就算你一时无法唤起“屠夫”的良知,但至少能让你的同伴,旁观者“白羊”们开始反思


所谓的建立人格备份,是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明白这一切的不愉快的事件并不是你自身的错,不要因此陷入自我怀疑,甚至丧失自我、自我伤害。如果现在暂时没有人是你的同伴,要记住你自己依然并且始终是自己的同伴。


独立、自爱、擅长反思的人格是对所有伤害的天然免疫。不会总有一个英雄站出来为你解决所有问题,但你需要有一个英雄,就是那个愿意不断热爱、建造并且超越的自我。你要像 Rupi Kaur说的一样,“用你爱自己的方式,来教别人如何爱你。”


  • ②疏导集体的焦虑、恐惧,从根源上消解“屠夫”的动机


屠夫们聚在一起,多是出于不被集体接纳的恐惧。他们缺少的是正确的引导,来缓解这种恐惧。黑羊效应多发于高压环境或陌生的新环境,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需要一个出口,来排解压力和群体的社交焦虑


比如《少年的你》中新成立的高三复读班,就是典型的高压加陌生的环境,魏莱们选择了欺凌胡小蝶和后来的陈念来释放压力,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样的高压环境中,比起找一个共同的欺凌对象,找一个共同话题和情绪出口显然更为无害。这需要校方和老师的努力,比如组织一次集体压力分享会、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家拥有更为积极的共同话题。


  • ③白羊要摒弃“旁观者心态”,不再沉默


白羊作为群体中的大多数,是我们在欺凌事件中最有可能担任的角色。但我们若是身为白羊,千万不要以为欺凌事件不涉及自己的利益,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


因为沉默是无法自保的,你也有可能在下一秒变成黑羊或者屠夫。正如同爱德蒙·伯克所说“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


这样看来,《少年的你》中每一个角色都着实让人心疼,他们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也不曾正确地自救,最终酿成了一个个少年人的悲剧。


如果胡小蝶跟陈念一样选择了报警,或许魏莱就不会这样的明目张胆;如果魏莱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得到正确的引导,有人能站出来指出她行为的不合理,也许她就不会一错再错,最终自食其果;如果陈念能在胡小蝶被欺负时站出来,可能她就不会是下一个,如果其他同学能够选择不沉默,可能魏莱根本不会这样的肆无忌惮。



04.生活中其他欺凌现象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已经远离校园,校园暴力就离我们很远,欺凌事件在我们生活中就不会发生。数字化的今天,欺凌已经从线下蔓延到了线上,“网络暴力”也是黑羊效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近几年网络暴力的根源在于社会的集体焦虑。在我们追求精神建设目标的焦虑和压力下,如果有人的言行与社会主流三观有出入,便会有人跳出来,借指责这个人,为自己贴上“三观正”的标签,期望以此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形成了庞大的“键盘侠”加害者群体


许多名人明星,由于高度曝光,免不了被人拿着放大镜看缺点,往往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由此产生心理问题,患上抑郁症的艺人数不胜数。


我们作为组成互联网世界的每一分子,也许不曾言语攻击别人也不曾被攻击,但我们对这些言论的每一次浏览或是点赞,都是身为旁观者对这种欺凌行为的默许和放任。正如同去年韩国艺人雪梨不堪网络暴力自杀去世后,大家反思的“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5.写在最后


“邪恶获得胜利的唯一条件,就是善良的人们保持沉默。”


校园暴力和网络暴力等欺凌问题,是社会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弱点。大环境我们或许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避免自己成为黑羊效应中的任何一个角色。



觉察即自由,我们首先需要能够辨别自身所处的状态,不要“身在山中不知山”,然后便可以针对它的薄弱环节击破“黑羊效应”这一心理陷阱。愿此文可以为你在对抗欺凌现象的过程中提供理论支持,或者让你有所触动、开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