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心理咨询吗——对心理咨询九大误解(

发布者:admin4发布时间:2016-01-08浏览次数:471

         

误解一:心理咨询师知道你在想什么
大多数心理咨询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周围人得知了你的专业时,他们会马上好奇的发问:“你是学心理学的?猜猜我正在想什么?”人们总是以为学过心理就应该能透视眼前人的所思所想。 其实心理活动并不只是人在某种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和意志等。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探索这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即它们如何产生、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相互间有什么联系等。心理咨询师通常是根据人的外显行为和情绪表现等来研究人的心理,也许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你的内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学家也不可能具有所谓的“知心术”: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内心,除非他有超感能力。
误解二: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
很多人都说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可能还有过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人家会不会认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了会怎么看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看法: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有病”的人,然而事实上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职业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 那些极少数的具有问题的患者,如有强迫症、恐怖症、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由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有相当研究和实践应验的专家进行治疗。因此,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是正常人,而需要心理治疗的人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会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他们可能会认为是其他人有问题,如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可能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把幻想当成现实,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普遍都对自己的症状缺乏自知力,精神病患者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误解三:心理咨询师都会催眠
在很多人眼中,催眠术是一种很玄妙的技术,让人感兴趣。而知道催眠术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联系起来。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一是因为弗洛伊德的知名度,二是和几部深有影响的“心理电影”有关。然而催眠术只是精神分析学家在心理治疗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并非心理咨询师的“招牌本领”,而且大多数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并不涉及催眠术,他们更喜欢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实验和行为观察。
误解四:心理学是骗人的东西
还有一种让心理学者感到伤心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是骗人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呢?一是对心理学科学性的怀疑。二是有些人对心理咨询的“失望”。 然而1982年国际科学联合会接收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为其会员协会,肯定了心理学的学术地位。心理学中有很多领域向来就与自然科学研究相近,如实验心理学、心理物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现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都采取了严格的科学设计,从实验控制,统计学分析,直到结论的提出,都服从于统一的科学标准。至于成功的心理咨询,既需要时间,又需要互动。
误解五:心理咨询就是聊天谈话
谈话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聊天。心理咨询的谈话可以分为以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为目的的摄入性谈话,和以纠正求助者错误认知观念为目的的咨询性谈话。它和漫无目的的聊天有本质的不同。 除了谈话以外,心理咨询还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比如心理测验、音乐干预、绘画干预、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形式。
误解六:心理咨询就是给你提建议
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通过心理咨询过程,纠正求助者错误的认识观念,提高求助者的认识能力,透过求助者自身认识和观念的改变来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一个信条是“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求助者的问题只有求助者自己有能力、有资源来解决,而求助者的能力和资源只有求助者自己最了解,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靠求助者自己发现。可以说心理咨询是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引导,最重要的是通过求助者自己的悟性主动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