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08浏览次数:249

      我们一直以为的沟通就只是普普通通的信息传递,可能更关注沟通的外在形式,而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却是更重要的。因为沟通的内在核心是"换位思考",而这样的沟通才更有效。 
  从上大学开始,我一直都在汉阳福利院做志愿者,从最开始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志愿者到现在的志愿者活动负责人,每次活动我们都必定强调三点:一、与老人交流时,平视交流,不要俯视;二、与老人交流时,谈到老人伤心的话题,尽可能转开,聊一些开心愉快的事儿;三、不要与老人轻易承诺或约定什么事情,结果事后不再来敬老院,导致无法兑现;
  来做志愿者的大部分同学们对这三句话都表现不以为然,其实不然。不经意的三句话,震撼了我好久,从前一直觉得自己作为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怎么会与人无法良好的沟通呢?可是在做志愿者的这两年里发现了自己的肤浅,我一直自信的认为我与人交流ok,竟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一再重视说话的方式方法,甚至具体到句式语气,却偏偏忽略了沟通的本质--换位思考。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的与人沟通的书籍,买的人有很多。我看过一部分与人沟通,处理人际关系的书。其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柴静的《因为如果是我》,故事很长,大概讲述的是柴静采访了一个有艾滋病的孩子的故事,在文章最后,在柴静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去"采访"这样一个孩子,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傲慢"的立场,唯一削减这个傲慢的方式就是投身于他的感受之中。"
  同样的道理,其实我们作为志愿者,难得周末去一趟敬老院做义工,陪老人聊天,这件事情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傲慢"的立场,一种正常人对孤寡老人的立场,唯一削减这个傲慢的方式就是投身于老人们的感受之中,交流时与他们平视,聊开心话题,不轻易许诺,都是削减傲慢的方式。
   再往深了去想,其实父母也一样,无论孩子多么受宠,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先天的存在这种"傲慢"的立场,一种从上至下的立场,但有些时候跟记者的工作性质一样,又不得不聊,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去做充分的换位思考,多想想,再想想,如果是我……
  是的,朋友,沟通交流就是这样,说话水平高低不在辞藻华丽情感丰富,沟通是否富有成效不在挖空心思苦苦琢磨,如果做到了换位思考,再平实乏味的话语,也能长久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