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和怨恨这两种感觉常常同时出现,而且很难理解。从表面上看,内疚让我们感觉不好,因为我们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另一方面,内疚也会带来一种痛苦的愤怒。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被推到了一个我们没有选择的角色上。
让我们来看看内疚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怨恨常常随之而来,以及我们如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这些情绪。
01
内疚到底是什么?
内疚不仅仅是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不同的心理学观点有助于解释内疚感的来源:
1. 内疚是违反规则
在传统观念中,当我们认为自己违反了内部规则时,就会产生负罪、内疚感;这种规则通常是我们从父母或社会那里学到的。即使我们没有做错事,但只要想到自己做错了,就会产生负罪、内疚感。就好像有一个内在的法官(弗洛伊德称之为“超我”)在批评我们没有实现道德理想。
2. 让他人失望的内疚
从另一个角度看,内疚发生在我们觉得自己让真正重要的人失望的时候。我们不仅害怕惩罚,还害怕这段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关系会受到破坏,害怕这样做伤害了我们对自己的感觉。这是以关系为中心的对内疚的理解。
3. 让人错失关系的内疚
在关系理论中,内疚不仅仅是违反规则,而是破坏关系。这其实意味着我们很在乎这段关系。内疚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伤害了那些与我们在情感上很亲密的人,比如父母、恋人、朋友等,或者我们破坏了我们之间重要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内疚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它关系到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位置是否安全。
02
为什么内疚常常伴随着怨恨
当你对感到内疚的人开始产生愤怒、怨恨时,整件事情就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为什么人们常常同时感到内疚和怨恨?
1. 我既感到内疚又感到愤怒
或许,我们有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抱歉,有的时候又会觉得,“为什么道歉的人应该是我?”或者“为什么我会陷入这种境地?”这些复杂的感觉是正常的。怨恨可能来自于感觉自己被迫以某种方式行事,或感觉自己被要求达到不可能达到的标准。
2. 怨恨是对羞愧的反应
有时,内疚感并不像真正的悔恨;因为悔恨是对内在良知的觉醒,而内疚更像是对他人期望的屈从。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评判,或者有人让我们感到渺小或羞愧,我们可能会感到内疚。我们可能通过内疚表演给想象中的道德观众观看,以此维持好人的象征身份,同时也会对别人的这种做法感到愤怒。如果在内心深处,我们觉得自己的需求没有被看到或尊重,这种感觉就会更加强烈。
3. 隐藏愤怒的内疚
在某些情况下,内疚甚至会掩盖怨恨。我们可能被教导,愤怒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对所爱的人,比如父母。因此,我们不去表达愤怒,而是将它转向内心,并感到内疚。但在这种负罪感之下,往往埋藏着挫败感或不公平感。
03
当感到内疚时,我们能做些什么?
内疚和怨恨不会自己消失。但我们可以克服它们,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它们的来源时。
1. 分辨内疚的种类
并不是所有的内疚都是一样的。
有些内疚感是基于我们所造成的真实伤害;当我们可以坦诚接受这些事实时,内疚可以帮助我们承担责任,弥补过失。
有一些内疚则是夸大或不切实际的,可能来自于试图达到不可能达到的标准。当我们过于执着于这个标准时,内疚会越深,怨恨也会越大。
当然,有的时候,内疚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羞愧,这是一种认为我们不够好的痛苦感觉。然而,内疚和羞愧所指对象时不同的。内疚一般指向的是自己的行为,比如“我不够关心你”,在这种情况下,是有机会进行弥补,比如“我向你道歉”、“我多关心你”。而羞愧指向的是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行为,更多的是我们整个人,这会引发对自己根源性的否认和攻击。
2. 处理内疚和怨恨的方法
1)在支持性关系或心理咨询中
探索内疚感的来源:我们真的做错了吗?还是我们对别人的评判做出了反应?
问一问自己:我的负罪感是为了维护一段重要的关系,还是与我觉得要对他人的感受负责的旧模式有关?
看看怨恨:它是否指向我感觉自己被忽视、负担过重或被迫牺牲太多的部分?
2)平衡与同情
试着保持两种感觉:“是的,我为这件事的结果感到难过,但我也为自己被期望承担这么多而感到沮丧。
这有助于我们在关心他人的同时重拾自己的声音。
04
为什么这么做很重要
内疚和怨恨是一种信号。它们往往指向我们情感世界的更深层次:我们对爱和认可的渴望,我们对界限的挣扎,我们的责任感,以及我们被视为完整的人的需求。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试图摆脱它们,而是学会理解这些情感,这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治愈,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稳固,让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更加富有同情心。
文章源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