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说“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但见到的就是真实的吗?昨天你刚见过面的女网友,真的就如你当时感觉的那样吗?
一、知觉的基本原理。
知觉有三个要素:感觉、解释、注意。
我们对许多现象的判断,都可以通过这三个要素来诠释。
请看下图:
你看到了什么?
是个正方体?
除了刚开始呈现的正方体以外,多看几眼,是不是感觉出现了以不同面为支撑面的正方体?
感觉:是各种器官的感觉,此例子主要突出视觉。我们感知到的几个线条,虽然是不会变的,但如何认知这张图片却取决于我们的解释!
解释:我们往往默认该正方体以某种形式存在、这是因为图片经过了我们的解释。而这种大脑解释的行为往往是不需要经过意识主动控制的。是种自然而然地初步判断。
比如:我们默认该图是以最下面的面为支撑面的立方体。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在我们大脑中,有某些细胞控制着背景图的默认选择,或者呈现角度等基本面的默认选择。
格式塔心理学家相信,我们用视觉找出物品的能力,以及把它们和背景区分开来的能力,是生来就有的,而不是后天学到的。从对大脑单个细胞所做的记录来看,有些细胞对有一定方向或长度的线条特别敏感,另一些细胞则可能检测到简单的形状或表面。
引用源自牛津通识通本(心理学与生活)。
注意:注意就是人为地介入知觉系统,突出强调客观的某一方面,会呈现不同的结果。
是不是很多小伙伴认真品读上图的时候,以不同的面为支撑面,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立方体,这就是注意的介入的结果。
再看看下面的图片可以加深理解:
仅注意左边部分,会误认为是个三叉音叉,其实不完整。
注意时以不同的物体为背景:两个人头还是一个奖杯?
环境是数字,它就是13,如果环境是字母,它就是B
分享完知识点,顺便讲个“鬼故事”: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人类的视觉感知是非常有限的。人类的眼睛只能觉察到所有电磁能的百分之一的一个微小部分,即可见光谱。蜜蜂和蝴蝶可以看到紫外线;与人类相比,蝙蝠和海豚能听到的声音超过了两个八度。
你品,你细品……
其实,我们眼睛结构功能的限制,我们看到的并不全面,有很多东西存在,但我们看不到!!!
好了,“鬼”故事讲完了,下面继续。
二、知觉定势(知觉是有方向的)
知觉的BUG
“如果你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在等领导的电话,那么你可能认为听到了电话铃声,而实际上电话根本没响;
假如你没在等电话,而是在全神贯注地听收音机,那么,电话铃响了,你也可能会听不见。”
知觉的习惯化
“当你刚把冰箱接上电源时,开始会听到有噪声,但后来就听不见了。”
“静静地躺在浴缸里,我不会感到温度在逐渐变化,除非我突然移动一下。”
知觉的挑选
“如果你开始和舞会中的某一个人讲话(或注意某个人),那么你们的谈话就会在噪音背景中突显出来,你甚至听不到旁边的人讲话的声音。这时候,突然有人提及了你的名字,即便没提高嗓音,你还是非常可能能听得到。”
知觉防卫
实验室研究表明,我们的注意过程非常快、非常有效,它们可以保护我们,不让我们有意识地听到可能令自己不快的事情,比如淫秽的或令人不安的话语。
“屏幕上有两个光点,其中一个光点里面写了一个词语,写得很不清楚,不费力就会看不清。当隐藏在光点中的是个情绪色彩较重的词语(气愤、恼怒)时,实验对象就说亮度不够,而当隐藏在光点中的是个愉快的或中性的词语时,他们就说亮度够强了。“
这被称作知觉防卫,因为它暗中保护我们免遭不愉快刺激的损害。
三、知觉的社会生活应用
社会交际的应用
“害怕被社会拒绝的人,更容易感受到不友好的征兆,比如不怀好意的面部表情。”
因此,可以通过微表情判断,某个人对哪些信息比较敏感,由这些信息推测出他对这类信息的心理排斥,从而了解他的人格心理特征!
比如:恋爱中,有人喜欢说些段子,那怎么判断女孩对这些段子的接纳程度呢?可以通过透露一些色色的词汇,来观察对方的表情变化是正性还是反性,以及敏感程度,以做下一步追求策略的调整和完善。
女孩亦可通过谈论某些婚姻伦理话题(闺蜜和男朋友在一起了等等),来观察男孩子的微妙变化,是兴趣还是坦然,来进一步了解对方。
职场选拔的应用
空中交通管制员曾被训练同时做许多事情:看雷达屏幕,和飞行员谈话,检查不同航班的飞行路径,并且阅读交到他们手中的留言。只要交通流量处在可处理的状态之下,管制员就可以分配其注意力,同时完成这些事情。
但如果出现:“站起来给飞行员指方向,可飞行员在几万英尺的高空上,离他们有好几英里远;或者大声叫嚷着靠喊把信息传过去。”这就说明他的反应已经呈现出缺乏条理性的现象,不太适合同时承担任务同时交织的工作。
同理,接到上级领导电话时,在电话另一端,突然站立得十分笔直,甚至不断
点头哈腰。这也是一种在事件应对上缺乏条理的现象。
最后,每个人的知觉都是不一样的,即使看到相同的东西。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知觉往往介入了我们许多个人的历史经验和情感倾向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