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取悦满足所有人,有界限,才更自由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24-10-22浏览次数:15

你是不是会这样:

和朋友约好出去玩,提前筹备妥当了,结果朋友却突然说不来了。

你心里肯定很不舒服,但还是尽量笑着告诉自己没事。

亲朋好友有时候找我借钱,总是二话不说就给了,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但好几次,他们都说好什么时候还,结果一拖再拖。

不好意思开口要,再来借的时候,还是不好意思拒绝。

工作上总是想做到最好,结果给自己背上了好重的包袱。

每天忙忙碌碌的,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既焦虑又自责,晚上都睡不好觉。

被放鸽子,心里能没点小情绪吗?

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下次当然想拒绝啊!

计划总是落空,能不怀疑自己吗?

但是你总是改不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缺少界限

给自己设定一些界限,这样才能活得自在。

不用总是去迎合别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才是让自己解脱的好方法


01

什么是界限


界限,简而言之,是个人在情感、行为和思考上与他人分离的界限。

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特曼指出:“界限是自我与非我之间的分界线。”

它们帮助我们区分自己与他人,明确自己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对外界的期望与要求。

界限的缺失,往往会导致我们感到被侵犯、被利用,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便利贴女孩,总是微笑着接受他人的要求,却忽视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界限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比如,缺乏自我关爱、容易与他人起冲突、时间管理困难、情绪易受社交媒体的影响等。

大多数人不喜欢一件事情会憋着,下意识不采取行动。

以无条件接受别人的请求和帮助别人为己任,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只是不想让别人失望。

人们不愿设定界限,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害怕得罪人。

设定界限真的会得罪别人,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吗?

不是的,不要指望别人能明白你想要什么,没有人会主动去揣测你的心意,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只有明确表达自己的心声,才能挽救我们的人际关系


02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界限


当个人界限模糊不清时,我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侵犯,从而引发焦虑。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曾指出:“那些能够找到自己意义的人,是不会被生活打败的。”

界限的确立,正是我们找到生活意义和方向的一种方式。

界限不清可能表现为难以说“不”,总是迁就他人,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行为模式,正如美国作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在《界限》一书中所述:“没有界限,就没有自我。”我们需要学会识别这些表现,以便及时调整。

自我评估可以通过反思日常行为和情绪反应来进行。

例如,问自己:

我是否经常感到疲惫,却难以拒绝他人的请求?

或者

我是否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

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识别界限问题。有了界限意识,我们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少外界的负面影响。


03

怎么建立清晰的界限


1. 明确告知

这意味着直接而清晰地表达你的界限,不留下任何可能的误解或混淆的空间。

这通常需要你具体说明你可以接受的行为和你不能接受的行为。

假设你的同事经常在下班后给你发送工作邮件。

你可以告诉他们:

我非常尊重我们的工作,但我也需要我的私人时间。因此,除非有紧急情况,我希望你不要在工作时间之外发送与工作相关的邮件。

2. 直言不讳

这种方法涉及到坦诚地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不绕弯子或担心冒犯他人。

直言不讳可以帮助你立即解决界限问题,而不是让问题悬而未决。

如果你的朋友经常未征求你的意见就安排活动,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

我很高兴你想要我们一起做事,但我希望在计划之前能和我商量。这样我才能确保我也有参与感和控制感。

3. 消除内心的不安

建立界限时,你可能会感到不安或愧疚,特别是如果你习惯于迁就他人。

消除内心的不安意味着认识到你有权建立界限,并且不需要为维护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感到内疚。

这对我来说是必要的,以确保我不会因为过度工作而感到疲惫。

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你的需求同样重要,并且你不必为拒绝超出你能力或愿望范围的事情感到不安。

如果你的家人希望你在假期时承担所有的家庭聚会准备工作,而你感到压力山大,你可以解释说:

我非常愿意帮忙,但我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分担责任。 


结语


总之,建立清晰的界限首先需要明确界限的意义。

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自我关爱的表现,定义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界定了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行为。

界限有助于我们表达需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消除误会,降低生活焦虑,获取安全感。


文章源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