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男孩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喜欢书法,从小就迷恋毛笔字,也很想练就一手好字。于是,爸爸妈妈为他准备了极好的笔墨和字帖,希望儿子可以通过认真的练习,成为一个小书法家。当天,他从傍晚一口气练到晚上十点半,别提有多认真。但是第二天就歇菜了,看见毛笔就喊手腕痛。以后每次都这样,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结果十年后,二十年后,他写的毛笔字还是像鸡爪一样拿不出手,而他也依然经常心血来潮练一练字。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想做一件事,并且计划得很周祥,可有可行性,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是浅尝辄止,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计划书就扔进废纸篓了。有的人做生意,开一家服装店或者小饭店,结果半个月不到就转手了。有的人想学外语、学音乐,一个礼拜不到,就把学习计划忘光光。还有些人,喜欢同时计划几件事,前前后后考虑周密,可惜全部的计划都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空中楼阁,实施的时候虎头蛇尾,留下个“豆腐渣工程”。
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心理,源于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惰性,对事情想象得太完美,讨厌困难和阻碍。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脑垂体会分泌激素让他马上就兴奋起来,恨不得立刻就做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素分泌减少,这种兴趣能否持久下去,就开始需要一种意志力、决心和持久的恒心了。大脑对应的控制区,就从脑垂体转移到了额叶,也就是脑门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就会半途而废,忘记原来发下的慷慨激昂的誓言。还有的人,他的兴趣一直很高,也挺喜欢这件事,但在开始一件工作之后,随着难度的增加,他会产生松懈和丧气的情绪,对困难退避三舍,最后也会放弃,给人留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形象。
心理学家说,当脑垂体的激素分泌减少之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对某件事的热度下降了,但是有些人可以平静地坚持下去,将兴趣最终培养成自己的专长,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则是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经受不住惰性的引诱,变成让人颓丧的放弃者。
要想战胜“三分钟热度”原理对自己的影响,人们不仅需要坚强的毅力,在选择兴趣和制定计划方面,也要面面俱到,进行正确的定位。
第一,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如果一件事情只是让你感到好奇,却不会带给你快乐和满足,那么做起来之后,一定会只有三分钟热度。
第二,制定计划要合理,别让自己感觉遥不可及。如果你要做的事情太难以完成,甚至每天制定的目标都比较高,让你感到身体的疲劳和勉为其难,那么肯定会被体内逐渐产生的惰性击败,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
第三,最好找人监督和鼓励。让朋友、家人或爱人做你计划的见证者、实施监督者和困难面前的鼓励着。这一条是很重要的,他们会赋予你巨大力量,让你在马上就要放弃的时候,重新鼓起勇气!
你相信吗?如果你把一种兴趣,一份计划当成一种成功去完成,你每天的生活都会有优越的成就感!要想战胜“三分钟热度”,就得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让自己每天都多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还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