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23-03-21浏览次数:53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因未婚夫突然离世,无法接受现实的女士,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在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后,效果很难持久,直到不再起作用。

几年之后,她不再服药,也不再接受心理治疗。她陷入了困境。

随后,她听说肉毒杆菌可以用来缓解抑郁,于是她来到整形外科,要求医生为其面部注射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中的有效成分是一种神经毒素,注射这种毒素的肌肉会被麻痹。

当这位女士使用肉毒杆菌后,她眉间纹不仅消失了,眉间纹所产生的不快或愁苦的表情也随之消失了。


后来,这位整形外科医生根据其他几起病历得出结论,阻止负面情绪的外在表露能够改变内在的负面体验。


也就是说,特定的身体活动(或没有特定活动)能够帮助一个人改变情绪的精神体验。


可能这一说法让很多人觉得奇怪,因为我们更多时候认为精神控制身体,但身体在我们精神世界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被我们忽视了。


当然,这种依靠注射肉毒杆菌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我用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精神。


这是具身认知观带给我们的新视角。


具身认知观,是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传统认知心理学中,认知和身体像是分开的,而具身认知观则认为心智锁在身体之中,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不存在。具身认知观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它改变了心理学对身体的忽视。


武志红老师在《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曾说:“身体是心灵的镜子”,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通过聆听身体的感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思维和情绪,以及内心(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


今天的文章,我就从具身认知观的角度,来说说身体是怎样与内心相连的。


01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因传统认知观影响,我们的认知很少考虑到身体的因素,加上,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还会忽视身体的真实感觉。


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要听大人的话,要服从权威的安排,而这会让我们忘记身体的真实感受。


我分享一个自己的故事。

今年年初,公公癌症晚期时日不多(在辽宁老家),我和老公在上海随时待命。我的内心是不想回去的,原因是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我是重病恢复阶段,身体比较虚;当时疫期相对严重,回去后是否隔离还不知道;回去料理后事需要时间和精力),但意识又告诉自己,作为儿媳妇要回去,因为不回去可能被人指责不孝顺,对婆婆和老公的影响也不好。

这样的纠结心理,给我带来精神压力。

随后,有两三天时间,我的牙龈突然肿胀,还发着低烧,也正是在这时,老家来消息,说公公开始大口吐血。老公只能自己回去。

在已经确定不用回去后,我的牙龈在慢慢好转。


当然,这个好转有时间的关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精神的压力在缓解。


换句话说,我牙龈肿痛的身体反应,就是我内心的真实反应。


我不想回去,用身体出现问题,来“合理”地解决了。这是我后来才意识到的。


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身体确实是“会说话的”,且不会说谎,它知道答案,一直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内心。


02

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武志红老师认为:“身体的健康,不是想追求就能追求到的,也不能仅在身体层面上追求,因为心灵和身体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应当做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


就像很多癌症患者的内心是不健康的,可能压抑着愤怒、或是悲伤,亦或是其它消极情绪。那些健康的人,如果自己的情绪不能表达出来,就会通过身体“问题”来表达,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躯体化。


躯体化,在精神分析业内是最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指的是某种情绪不能在心理层面流动,也不能通过言语表达出来时,就有可能转过来用身体症状来表达。


电影《海蒂和爷爷》中的海蒂和克拉拉就出现了躯体化。


第一,海蒂因为想家而出现的梦游症状。


当海蒂被姨妈骗到大户人家后,她一直想念爷爷,还到了当地最高的塔上去观看山脉,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只是那里看不见山。


因为无法回家,想家的情绪不能表达出来,于是转化为胸痛、梦游等症状。


当医生知道她的病情,克拉拉的爸爸允许海蒂回家后,海蒂的病症就消失了。




  第二,克拉拉因失去妈妈陷入孤独出现了无法站立的病症。


  克拉拉的妈妈去世后,身边缺少亲人的陪伴,内心倍感孤独,而这份孤独的情绪无法表达,进而出现无法站立的情况。


  因为爸爸很忙,经常不在家,奶奶也是偶尔才会来看她,家里的管家和佣人也不是她亲近的人,于是这份孤独的感觉一    直存在。直到海蒂的出现,克拉拉的内心有了生命力,这也是她在阿尔卑斯山看望海蒂后,能够站起来的原因。


  可见,一个人心中的情绪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保证心灵的健康,进而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03

觉察身体,活出真实的自己


武老师说:“心灵的三种过程中,思维过程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去沟通,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也可以在身体层面和情绪层面去沟通。


但是,我们太容易活在思维、语言和文字中,会忽略身体和情绪的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这种沟通方式当作唯一有效的,于是就无法聆听到身体和情绪层面的信息,也就无法更好地去做判断。


就像我牙龈发炎这件事,如果我只是通过思维去判断,没有从身体感受和情绪层面去理解,就很难看到我内心的真正想法。


当我觉察到身体层面的信息,就会明白根据自己真实感觉做决定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因为身体知道答案,它不会欺骗我。


关于觉察身体,聆听身体的声音,武老师给出以下建议:


其一如果我们身体上反复出现感冒、失眠等药物很难治愈的状况时,尝试和身体取得链接,觉察自己身体的反应,然后真诚地和身体对话,说声“对不起,对你的一贯忽视”,“谢谢你,长久以来对我的支持”,“我爱你,我会好好对待你”。经过一段时间,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也会慢慢与我们和解。


其二我们可以聆听身体的声音。比如,我们感觉到胃疼,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疼痛的位置,去感受它们,然后做自由联想,看看感受这份疼痛时,自己会第一时间想到什么,然后又会想到什么。经过长时间反复练习后,我们会对身体更加敏感。


其三,我们可以不断练习扫描式感受身体,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按照一个顺序,不断移动注意力,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前,花15分钟,细细觉察自己的身体,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不用急,要试着去觉察每一个细微的部位。一开始,很多部位我们只能想象而觉察不到,但这个练习做到最后,我们就可以觉察身体每一个细微的部位。 记住,要坚持下去。


其四,我们去注意那些特别的地方,感受它们。比如坐公交车时,当我们手抓住公交车的吊环时,就可以去感受接触的感觉;洗碗的时候,感受水流触碰手的感觉等等,感受得越细越好。


写在最后


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愈加敏感时,就可以通过全神贯注地听他人讲话,以更好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和内心,而这就是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是,当我们可以深深地扎根于自己的体内,成为自己思维的观察者,就会很容易进入当下。


而这时的我们,便开始做真实的自己,不再以别人为中心。


正如武老师说的:“回归身体,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