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我不信丨《认知陷阱》和人们常犯的6个思维错误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23-10-13浏览次数:240


你相信神鬼之说吗?

你认为通灵师可以与逝者对话吗?


A. 我不只相信,我还见过呢!

B. 我不信!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如果你把这些问题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评论区一定会有很多人告诉你这个世上真的存在鬼魂。


有人甚至会说他们曾亲眼见过;还有的人会说他们曾遇到真的可以与逝者对话的通灵师,并且通灵师说得非常准确。


这个时候也许你会开始动摇,认可神鬼之说和通灵师的超能力。


神鬼之说和通灵师的超能力是否真的存在暂时还无法检验,不过,相信“神鬼之说和通灵师真的可以和逝者对话”的信念会影响我们的一些行为,比如考前的求神拜佛,和看完鬼片后的半夜拽着舍友一起去上厕所。


生活中,我们所相信的内容会影响我们做出的各种决策。这种“相信”,也就是信念。


但人们总是容易陷入各种思维陷阱中,将一些伪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存在的、错误的说法当做科学、合理的、真实的、正确的,并深信不疑,甚至影响生活中的行动。



那么,人们常犯的思维错误有哪些呢?


//偏爱故事胜于证据


当你准备购买某个型号的汽车时,你查看了它的测评报告,各项参数都显示这款汽车性能很好,你记得你有个朋友也买了一辆。


然而第二天你遇到了你的好朋友,他向你抱怨他买的这辆车太离谱了,每隔几个月就要送去维修,有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问题。这就是好朋友对你讲述的关于这辆车的故事。


这个时候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大多数人一旦了解到朋友踩过这样的坑,会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甚至可能直接放弃购买这辆汽车了。


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听信故事而不相信统计数据。


在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时,我们的认知结构会自然而然地被轶事证据所吸引。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我们喜欢听故事,也更喜欢对故事做出强烈的反应。


然而这不意味着我们的信念就应该以此为据。更别说我们在形成信念时还经常过于重视证据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和合理性。


各个品牌的汽车都会出现质量上的差异,也许这个型号的汽车99%都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你朋友刚好是那个1%,做了大冤种购买了一辆问题车。


事实上,50件轶事并不比1件轶事来得更可靠。仅仅依靠故事来形成信念并做出觉得可能会让我们步入歧途,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忽略其他更有用的信息,例如避开统计数据。但统计数据往往能给我们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信息,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参考。


//寻求印证自己的想法


当人们想要相信某件事时,他们就会忽略、淡化甚至嘲笑其他和这件事矛盾的解释。


人类天生就有寻求印证自己的想法的信息的倾向,换言之,我们会选择性地关注哪些支持我们固有信念的信息。


研究表明,我们在观看一场总统辩论时,会更关注与自己政治观点一致的信息。


所以你会发现,当年美国大选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和支持拜登的选民所关注的信息完全不同。


那些与我们固有信念相一致的新信息无需核实,很快就会被接受;而与我们固有信念相矛盾的信息往往被忽视,或是被严苛、审查和漠视、低估。


因此,同样支持特朗普的人有着相同的政治观点,而这样的政治观点并不被支持拜登的选民所接受,所以他们会质疑,或者忽略这些信息,从而使得双方的关注点完全不一样。


即便我们不忽略与个人信念相矛盾的证据,通常也会找到各种不予考虑的理由。


就比如,研究者们可能认为自己的论文之所以被拒是审稿人的严苛武断所致,而不是自身研究质量不够好。


//忽略机缘巧合的作用


生活中会有很多偶然和巧合,当机缘巧合下出现了一些被期望的好结果时,人们会倾向于将这些机缘巧合巧合归结于神秘力量。


一项研究发现,20%-33%的学生在考试时依靠迷信带来好运,比如穿特殊的衣服,用特定的笔,听幸运的歌,敲考场的门,绕大楼走一圈,或转发杨超越等一些其他的仪式。


而且在提到这些超自然神秘力量时,人们通常倾向于记得巧合发生的那次,而忽略了巧合没有发生的其他情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雍和宫许过大富大贵中彩票的愿望?


每每在小红书刷到网友们求财成功的帖子,学堂君都忍不住阴暗扭曲爬行:


学堂君求了这么多年的暴富怎么还没实现!!!为什么发财的还没轮到我!!!


事实上在雍和宫求暴富实现梦想的人也许不到10%,但是当你在网上一搜看到的全是实现了的人,你也许就会打开雍和宫的购票小程序买上一张准备明天去拜拜了。


也许特定的情境和行为与我们期望的结果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只不过因为偶然的概率巧合地出现在了一起,而我们之所以看到这些不存在的关联,是因为我们期望或想要看到。



迷信为什么会有市场呢?


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很多东西不可预测,而迷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找到一种控制感,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觉得我们的行为可以影响事情的结果。


更奇妙的是,当巧合没有再次发生的时候,人们也会为之找到理由。


“愿望没有实现,一定是我求的方式不对,不可能是雍和宫不灵!我下次换个方式求!”


//错误感知世界


我们倾向认为自己感知到的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人们总是说“我清楚自己看到了什么”,但老话也说“眼见未必为实”。


有的时候,我们的感官也会受到蒙骗,进行选择性的感知,我们没有看到某些东西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不在那,而我们看到某些不存在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我们期望看到它的出现。


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期待和想要看到什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认知。


在国外一个真实的案例中,媒体报道有一头危险的熊从动物园逃出来了,紧接着市民们疯狂打电话报警说看到熊穿过了公园、在后巷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似乎城市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这只熊的踪迹,但实际上那头熊从未离开动物园超过100米,一直在那附近游荡未曾涉足上面提及的任何场所。


如果你相信满月会导致人们行为怪异,那么你很可能在下一个满月之夜认真观察,并真的看到很多怪异的行为,并且很可能会刻意地关注这种行为,将这些“怪异行为”的出现和满月之夜联系起来。


但实际上,那些怪异的行为一直都在,只是我们期望满月会有怪异的行为,因此在满月的时候刻意去寻找怪异的行为,并用事实证实了我们的“期望”。


你看,期望就是这样“创造”了我们的感知。


//过度简化思维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决策判断的准确性,我们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而现实生活过于纷繁复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使事情简化的方法。


想象一下,你随机采访了路人甲,他看起来乐于助人,但有点害羞,稍显孤僻,他喜欢一切井井有条,做事细致入微。你认为他最有可能从事什么职业呢?


如果要在农民、销售员、飞行员、图书管理员和医生这些职业中挑选,大多数人会选择图书管理员,因为这些性格特点和我们对图书管理员的刻板印象非常相似。


但是,当我们依赖于头脑中轻松想到的东西(如相似性)评估做出决定时,就会忽略其他相关信息,比如基准率、样本量和回归均值的影响。


在判断路人甲的职业时,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任何一个地方的商店数量总是要比图书馆多得多。尽管你可能认为销售员往往不那么害羞内向,但考虑到其相对庞大的人员技术,很可能害羞内向的销售员并不在少数。事实上,害羞的销售员可能比图书管理员多得多。但我们没有去关注那些背景数据,仅仅将判断建立在模糊的性格描述上。


//存在错误记忆


我们经常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但是我们说自己记忆差通常是指自己当时想不起来以前的事情。我们会认为记忆被封存在某个地方,只是现在想不起来。而且,一旦我们确实想起来,我们会对这种回忆信心十足,认为这段记忆准确无误。


但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新的经历可以改变我们对过去经历的记忆,而我们自己甚至毫无察觉。也就是说,我们的记忆可能是对过去的重构,甚至是想像。我们每次回忆一段往事时,就会重构关于那段往事的记忆。而随着每次连续重构,我们的记忆可能会离真相越来越远。


以上就是人类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6种主要的思维错误。


总的来说,我们在形成某种信念时,还是需要评估证据的质量和信念的合理性两个方面。


我们需要对任何未经证实的说法保持怀疑的态度,必须确保一种主张或信念可以接受检验,评估支持或反对该信念的证据的可靠程度,以此决定对这一信念的信任程度。如果信念不能被检验,我们就永远无法确定它的正误。



那么如何才能生成高质量的信念呢?


西奥多·希克和刘易斯·沃恩提出了以下4步法:


//阐明主张


当决定是否要相信某件事时,我们需要尽可能清晰详细地表达我们的信念,因为模棱两可的主张漏洞太多,而且根本无法验证。


//检查该主张的证据


要记住,不是所有的证据都具备同等的分量。我们前面提到,轶事证据会混淆视听,人类的感知和记忆也可能被扭曲,甚至科学研究也可能产生错误。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证据的数量来决定是否支持或者反对某一主张,还要依据证据的质量来评估我们的主张。


//考虑可替代的假设


对于某些现象来说,除了我们的主张之外,通常会有很多其他可能的解释。然而,我们天生不乐意去寻找多种矛盾解释,往往专注于单一的解释上,因为我们倾向于关注支持我们信念的信息。


但其实如果我们肯多去找一找,就会发现其实还有同样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其他解释。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那些相互矛盾的解释,考虑其他的假设并评估所有支持这些假设的证据。


//评估每种假设的合理性


当找到对同一现象的其他矛盾性介绍之后,就需要去评估各种解释的合理性。


你可以对着自己问以下的三个问题:


1、这个假设可以被检验吗?

2、这个假设是对这一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吗?

3、这个假设是否与其他公认的知识冲突?



尾声


随着互联网信息推广算法的流行,人们越来越容易陷入到上述6种认知陷阱中,因为当你刷到某一类型的帖子时,系统会不断地给你推送相似类型的帖子,这使得你的思维错误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纠正,反正愈加根深蒂固。


所以,在形成信念和制定决策前,我们还是需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检验假设。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认知陷阱》详细地了介绍了人类常犯的6个思维错误,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思维错误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有偏颇的影响。这本书适用于任何对思维认知和决策感兴趣的心理学爱好读者,希望本书可以让你了解我们平常在认知世界时经常会掉入的认知陷阱,以及如何科学地形成信念和制定重大的决策。

文章源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