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稳定」这堂课,我必须学好吗?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23-12-14浏览次数:130

写在前面:


新时代最大的美德、成年人的必修课、真正的顶级魅力……猜猜这些title都属于谁?


这四个字可能你早就不陌生了——情绪稳定。


在一轮又一轮的传播中,它的内涵宇宙无限扩张,渐渐囊括了成熟、理智、高情商、会沟通等一系列优势。


好像所有人都在追求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倾向于选择情绪稳定的朋友和伴侣,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则被贴上警示签,标记为“生活中需要远离的人”。


似乎只有学好这门课,才拥有一切向往事物的的准入资格,如果能在自我介绍中加一句“xx岁,情绪稳定”,在互联网上的高傲就尽数体现了。


01

人人都爱的“神仙性格”


情绪稳定这一特质可能被不同年龄、身份的人拥有,但他们的面孔又总是相似的。


通常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始终平和镇定,说话时语速不急不缓,颇有些拈花一笑的禅意。


遇到窘境,即使一时束手无策也不会焦躁不安,再凶猛的攻击都像一拳打到棉花上,被瞬间消解,似乎任何意外状况都阻止不了他们按自己的节奏行事。


情绪稳定的本质是情感阈值较高,遇到的大多数事情还不足以引发多激烈的情绪或者说触及“爆发点”,在各种情况下能保持相对平稳的心态。


因此,他们总能以更温柔无害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受情绪驱使的“上头”行为。


情绪稳定的家长在孩子做错事时,不是二话不说就大发雷霆,反而先问孩子有没有受伤或是被吓到,再耐心地引导他们作出弥补。


如果你小时候因为摔碎碗就挨了一顿臭骂,可能多年之后还会感到委屈。在情绪稳定的家长看来,那只是一只碗而已,打扫完就好了。


情绪稳定的恋人,在约会遇到糟心事时不会首先埋怨,而是照顾到对方情绪,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情绪稳定的朋友总是提供最有力的情感支持,包容你偶尔的任性和火爆脾气,烦恼在他们声音轻缓的开导中变得无足轻重。


当这四个字出现在自己身上时也同样迷人,它是一种比功成名就更高境界的自洽状态,无关才智和地位,只是面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能说句“不急,一定有办法”。


这种感觉叫作: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02

崩溃就在一瞬间


情绪稳定的好处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它如此受追捧的一大原因就是实在太稀有了。


不是我们不想,而是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做到情绪稳定真的很难。


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终生闯关,可能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还没从学业中稍微松绑,就被就业的潮水冲袭,不得不奋力扑腾“上岸”,好不容易工作稳定下来,以为能喘口气,长辈的婚恋催促不期而至,很快新生命的出场让小家兵荒马乱。


工作家庭的重重考验让人长期神经紧绷,因为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强大依靠,生活的容错率太低了,经受不起任何冲击,一个坏消息就可能让内心溃不成军。


小时候梦想入海上天,长大后囿于柴米油盐,只要活着,就有太多身不由己。往往最痛苦的还不是情绪爆发当下,而是谩骂一通大哭一场后,第二天还是要重复。


生活不易,它为刀俎,原本最温和的人也可能歇斯底里,最乐观的人也可能以泪洗面。


试想谁能在与伴侣争吵同时接到领导紧急任务,小孩又开始尖叫大哭时,还保持面色不改呢?


除此以外,人和人之间的交际也让我们在情绪稳定的修行路上障碍重重。尽管我们都呼吁着多一些理解,但当两人的观念就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理解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你习惯提前,就有人习惯拖延,你想要准确的答案,但一定有人全靠感觉,一件事你认为比天大,有人觉得“这有啥”,这些人际矛盾很难调和。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何况从成长环境到性格能力都不尽相同的人,即使是十分亲近的人,也会出现许多意见相左的时刻,因为熟悉或心急,说出的话也更可能刺痛你,让情绪失控。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那一瞬间,我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理防线被冲垮。


生活酸甜苦辣百味俱全,有开心就有失落,完全没有负面情绪是不可能的,而所有情绪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不是只有正面情绪才“有用”。


这些导致我们崩溃的情绪从本质上看是大脑发出的一种信号,它们在说:遇到糟糕的事情了,需要尽快处理。


03

上课暂停,我先发疯


《请回答1988》里,德善奶奶去世,伤心的姐弟三人赶到葬礼现场,令人意外的是,大家都在奶奶家院子里打牌喝酒,连爸爸也和发小有说有笑,还向亲戚们“炫娃”。


德善大惑不解,明明爸爸那么爱奶奶,葬礼上却好像一点都不难过。她问姐姐:“爸爸为什么连一滴眼泪都不掉,是不是精神不正常了?”


直到葬礼快要结束,亲戚都走了,远在美国的大伯匆匆赶到,爸爸才终于哭了出来,哭得撕心裂肺,在哥哥得怀抱里诉说自己的痛苦。


德善看着爸爸姑姑和大伯哭作一团,终于明白:大人只是在忍,只是在忙着大人们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坚强来承担年龄的重担,大人们也会疼。

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像儿女那样想哭就哭,只有在哥哥面前,才能做一回小孩。


面对亲戚时,不过是强行压下了悲伤,想得体地办好奶奶的身后事,尽管看起来平静,但并不是真正的情绪稳定,反而是在精神内耗。


悲伤了会想哭,生气了会愤怒,这再正常不过了,可是我们不是总能自由表露的,太多外力催熟人们的意志,为了配得上成年人该有的坚强模样,我们尝试切割自己,抑制情绪,主动投身麻木的染缸。


事实上控制情绪也不仅是对成年人的要求,大多数人从小就被教导要学会控制自己,控制欲望、冲动和野心。


人需要剥离部分天性来适应充满秩序的社会生活,而负面情绪就是被视为劣等的那部分,被下意识回避和压抑。


但其实,情绪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悲伤、痛苦、愤怒等“不稳定”情绪恰恰是我们活着的证明,它们也需要被看见。


如果我们将情绪视作“洪水猛兽”,那么应对的方法就只有憋着或爆发,无论是哪种都破坏力惊人。尝试让情绪自然流动,接受自己的不稳定、不理性。情绪不是在等待他人抚慰,而是期待被我们自身接纳。


没有人生而坚强,情绪也需要历练成长,只有反复被敲碎再重建,我们才不会轻易动摇。


说到底,情绪稳定是一种内心的平和自洽,它需要我们成熟且坚定地观照自身,无论光芒还是伤口,都给予坦诚面对和温柔关怀。


今天,不妨从情绪稳定的讲堂翘个课,承认我们就是有脆弱的一面,让自己有笑有泪地过生活。


文章源自壹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