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笑着和爱的人说假话,却哭着和陌生人说心里话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18-09-17浏览次数:147

综艺《举杯呵呵喝》有一集,在游戏环节《你不知道的事》里。


杨迪说到:


很多人看我,就觉得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痛苦的事情,是因为我其实有很多方式来缓解我的痛苦。


我去打游戏,我去看电影,我去看书...我觉得它们都能缓解我的痛苦。


张靓颖接到:


但是我是觉得人某一个点,你不见得要跟你很近的人去交心,你可能会选一个很远的人。

当场的人,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网易云有一首歌《我想和你吃个饭》,歌曲评论中热评且扎心的一句:


我们有一个通病:和爱的人吵架,却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在外打拼,工作不顺,房价压力,未来发展...和父母打电话,都是:我过得挺好。


但转眼在社交媒体上写下的心情,以及和不知名网友的倾吐心声,却扒光了自己的底裤。

  

我们总是这样,和爱的人笑着说假话,却哭着和陌生人讲真话。


为什么我们倾向与在亲近的人面前隐藏真实的自己,在疏远的人面前自我暴露呢?


  

- 01 -

我撒的最大的谎就是告诉父母我在外面很好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哪些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懂的事情?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小时候总跟父母说没钱,长大后总骗父母还有钱。”


报喜不报忧,是我们的通病。


电影《一切都好》,也是讲了一位老父亲,有四个儿女,打电话总是告诉他一切都好,直到他自己去看了知道,原来,一切都不好。


大女儿嘴里的美满婚姻原来早出了问题;


二女儿说着自己在大舞台上跳天鹅湖,只是在橱窗里做着真人模特;


大儿子早已为了梦想卖了房子,住在“贫民窟”的集体宿舍,发传单被警察追,在屋里吵闹被邻居投诉;


小儿子,饱受孤独的煎熬,去了西藏寻找心灵的解药。


一切都好的背后,是一切都不好。


就像微笑抑郁症,I am fine 的背后,是help me。


我们总是担心说了之后,会让对方担心和焦虑,而报喜不报忧,则是为对方考虑的最佳良苦用心。


但其实,报喜不报忧的背后,也暗含着另一个信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对方想得过于脆弱了,担心对方无法承受现实带来的压力。


但也许,对方比我们想象中坚强得多。


而脆弱的,也许是我们。


有一位咨询师曾经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总担心伤害别人吗?不是因为别人太过于脆弱,是因为他自己太脆弱。”


醍醐灌顶。


  

- 02 -

我们的亲近,反而成了畅所欲言的阻碍


有一个朋友说,如果心里有什么想说的话,第一时间不会想到父母、朋友或是和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相反是一些离的比较远的人,或者只是网友。


因为和亲近的人说的话,会遭到泼冷水,或者评价,给建议,感觉被指责...


你和他们说,我想创业,他们会说,这不靠谱,风险太大,还是稳定的工作好;


你和他们说,我对象对我不好,他们会说,是不是你哪点没做好?你应该怎么怎么怎么...不要脾气那么大,要多互相体谅;


你和他们说,我小时候给谁写过情书,特别土味,之后就老被拿这件事开涮,成了朋友圈里的笑梗。


因为彼此太过亲近,以至于很多东西没有了清晰的界限,看起来都是为你好,或者只是开玩笑,但其实还是蛮受伤的。


因为没有足够了解,陌生人少了一些偏见,多了一些倾听和共情,这让我们表述过程中也更加感受到被接纳。


而爱的人更多的是给建议,这在当事人没有能力去执行的时候,都变成了指责。



- 03 -

熟人面前是“I should be”

陌生人面前是“I want to be”

看过一句话,很扎心:


Sometimes,I wonder who you see when you look at me.

有时候,我在想,你看我的时候究竟是在看谁。

  

因为是亲近的人,所以在意这份关系,想要维持这份关系,又因为是亲近的人,所以想要满足对方的期望,想要让对方开心。


而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而表现出对方期望的样子,并以为我们这样做,对方会满意。

  

小雯说,她有一段状态很不好,心里有太大的压力和很多负能量,工作出了些问题,孩子生病需要照顾。


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熬夜陪孩子,丈夫又一直出差没有办法分担,父母还在问她怎么不打电话回家里,整个人身体忙得像陀螺,心丧得无与伦比。


我说,完全看不出啊,你朋友圈看起来正能量满满。


小雯苦笑到:


是啊,大家谁喜欢负能量呢。就连我老公,出差又累又忙,我再向他抱怨,图增烦恼,就太不应该了。


我表现得好,老公放心工作,父母安心,周围人也开心,挺好的。我就和一些聊得还不错的网友,说说就好了。


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和亲近的人交心,是因为脑海里充满了“我应该”,而不是“我想要”。


本应该赤诚相对的两个人,却不敢坦露心胸。


因为我担心,真实的我,不是你喜欢的,不被你接纳。

  

而在陌生人面前,不像在亲近人面前那样渴望去满足他们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的关系就像是一张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难免去考虑:


我这样做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


他们能不能接受?


我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


久而久之,满脑子都被“我应该怎样”吞噬。


在陌生人面前,萍水相逢,大家寻求的只是当下舒适的关系,更多考虑的是“我想怎样”,恰恰是这种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让双方相处更加轻松。


- 04 -

有个人听我说说就好了


通常,我们在亲近人面前歇斯底里表达真实情绪的时候,其实是在内心大声呼唤:


我渴望你能够看到我的无助,我需要你和我一起解决问题,一起面对。


而在陌生人面前:


因为知道他不是当事人,对直接解决问题不会有太大帮助,更多的是渴望有一个人听我们发泄就够了


也不用担心对两个人的关系有什么破坏性影响,虽然发泄完之后第二天可能会继续逃避,但是起码当下,欲望得到了释放和表达。

  

而对于亲密关系,沟通和解决问题就要复杂的多,一旦表达不对,反而会成为伤害两个人的刀子,战火反而会高升,最后得不偿失。


与其这样,不如就找个人,找个树洞,倾吐一番,也就好了。


毕竟,诉说和倾听,有时候就是一种治疗。


- 05 -

那要如何,去和亲近的人有效沟通?

  

和陌生人说心里话,无伤大雅,但如果长期压抑真实想法,没有和亲近的人沟通,慢慢会导致关系的疏离。


到最后,不想破坏关系的心情,反而可能会导致的关系的破裂。


首先,学会实话实说,相信每个人的承受能力。


建立一种相信的习惯:选择相信对方所说即为所想,相信对方有出于自由意志、选择而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能力。


  • 作为父母,你想子女了就告诉他,如果他愿意,自然会找时间来看你;


  • 作为儿女,你不喜欢父母唠叨就告诉他一些新鲜好玩的话题;


  • 作为伴侣,你不开心就告诉对方不开心的原因哪怕说你不知道原因也好过一句搪塞说没什么。


你们关心的对方尚且没有脆弱到必须温声细语小心呵护的地步,他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苦难的信心。


而你,也有慢慢走向真实和坦诚的能力。


其次,明确界限,从自身做起。


想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需要自己先给予他人。


当你周围亲近的人向你表达他的痛苦的时候,请看到,那一定是鼓足勇气才做到的。


而他想得到的必定不仅仅是你的建议,而是想要你尝试着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的喜怒哀乐。


他想要被理解,想要倾诉,想要和你说说心里话,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下判断,抛掉之前对他的刻板印象,放空去倾听,然后去感受。


有时候,人们也许只是需要一个可以倾听的人罢了。


除非他直接问你建议,不要轻易告诉他“你应该怎样做”。


纵使他问了起来,说完你的建议就足够了,至于他做不做我们不过分干预。


在这个过程中,你以身作则让他人感受到界限感。


下一次当你痛苦的时候,如果他们开始指责你评价你让你不舒服的时候,直接告诉他:


你的好意我理解,但是我希望你按照我之前的做法对我就足够了,理解我,倾听我,不评判我。我会好很多。

  

再次,多一些“我想”,少一些“我应该”。


可以做以下一个练习:拿出一张纸,左边写“我想怎样”,右边写“我应该怎样”。


进而去看一看那些“我想”的部分是什么原因没有做到,“我应该”的部分是来自于哪些人的规则和要求。


尝试这把自己需求放在首位的同时又减少自我贬低


——你做一些“我想”的事情不是等于伤害到亲近的人,而是表明你更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这也是给他们一个积极示范,让他们也学会不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


当每个人都有足够能力照顾好自己的时候,给予彼此的压力才会减少,来自内心的沟通才会更加顺畅,我们和亲近的人相处才会变得更加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