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抚育:自我疗愈的旅程

发布者:小舟发布时间:2024-05-31浏览次数:128


在豆瓣上有这样一个话题:#我发现把自己当女儿养之后就过得不拧巴了#,在话题下面,许多人分享了他们的经历。面对童年的创伤,他们在长大后选择在精神上成为自己的“父母”,去关爱和治愈曾经的自己。这一过程被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沃克(Pete Walker)称为“再抚育(reparenting)”。



01

不原谅也没关系,

你可以再抚育自己一次


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静时,回想起童年的某些瞬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也许是一次考试失利后父母失望的眼神,也许是一次摔倒后没能得到的拥抱。面对童年的创伤,我们如何能够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善待自己?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会如何对待那个曾经的小孩?


在《不原谅也没关系》(Complex PTSD: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一书中,皮特·沃克提出了“再抚育”的概念(Pete, 2023)。简单来讲,那些童年受到过创伤的孩子,他们有许多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再抚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去满足这些需求,尤其是两个最基本的需求:被爱与被保护。


童年创伤是指个体在儿童时期所经历的创伤,可能表现为缺乏照料、家庭暴力、情感忽视等形式。这些创伤对我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可能导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容易陷入抑郁等心境障碍,在面对消极情绪时也更易采取自伤等不良的应对方式(Liu et al., 2018; Morgan et al., 2021; Nelson et al., 2017)。


面对这些创伤,如果我们无法通过父母来弥补这份童年的缺失,或者无法消除与父母之间的芥蒂,那么不原谅也没关系,我们也可以自己进行再抚育,通过自我治疗来治愈这些曾经的创伤。


再抚育是一种自我治疗的有效手段,是关系型疗愈的关键。通过再抚育,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学会识别和妥善处理那些源自童年的负面影响,并用更积极的方式来替代它们。


请相信,这个过程并不困难,只要你下定决心,你也可以成为你自己不可动摇的同情与保护的来源。正如网友所说的:“待己如养花,而自己是最好的花匠。”


02

再抚育的核心:

发现和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1940年,卡尔·荣格(Carl Jung)在《儿童原型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Archetype)中初次提出“内在小孩”的概念(Jung et al., 1981),他用child within一词来泛指儿童原型,直译为在里面的小孩。后来,米西迪(Missildine)将这一概念正式命名为内在小孩(inner child)。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埋藏着我们最天真、最真实的自我。它承载了我们童年受过的创伤,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渴望被爱和拥抱,有时也会阴晴不定。在遇到外界的挫折时,我们的内在小孩会感到无助和痛苦,于是它可能会用焦虑等反应来引起你的关注,让你逃避现实来避免受伤。如果长期忽略内在小孩,它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已,把怒气发泄到我们身上,导致我们感到不适。


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内在小孩是我们进行再抚育的关键,只有发现和治愈了内在小孩,才能真正地愈合和成长。再抚育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的内在小孩,并给予它无条件的爱与保护。通过再抚育的过程,我们可以重新连接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给那些被压抑的情感一个温暖的拥抱,从而建立自我同情和自我保护。


发现和治愈内在小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痛苦和恐惧,在心中开辟一片安全区域。在那里,你的内在小孩和当下的自己永远会被接纳。请坚定地告诉你的内在小孩,这里有一个温暖而强大的成人会保护着它。


03

不完美也没关系,

你可爱且值得被爱


皮特·沃克在书中写到:“再抚育的根本任务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我们可爱且值得被爱的深刻感受。”你可以不用做到尽善尽美,那个不完美的你、有伤痕的你,仍然万分可爱,值得被这个世界爱着,当然,更首要的是你自己要爱自己。


再抚育的路上,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3.1 强化自我疗愈的信念


当与童年创伤经历有关的诱因出现时,我们可能会被拉回童年被伤害、被遗弃、被忽视的痛苦当中,出现一系列情绪闪回的迹象,比如在听到陌生人用与父母相似的口吻羞辱自己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自尊在一瞬间荡然无存。在陷入情绪闪回时,你可以给予自己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用疗愈性的话语纠正那些自我批判的负面思维,你可以想象着对自己的内在小孩这样说:


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经常为你感到骄傲

我爱你本来的样子,并会尽我所能永远站在你这边

每当你感到受伤或难过的时候,都可以来找我

你不需要完美,我一样爱你并保护你

你的所有感受我都愿意接受

我总是很高兴见到你

你可以生气,我不会让你在生气时伤害自己或他人

你可以犯错,错误是你的老师

你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寻求帮助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品味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并且不必喜欢所有人

你可以时不时地感到困惑和矛盾,也可以没有答案


通过强化这些信念,你可以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建立起对自己的同情和保护,为自己注入能量。


  

3.2 时光机营救行动


“时光机营救行动”是再抚育的经典练习之一,当我们陷入情绪闪回时,它能够帮助我们抵御随之而来的强烈无助感。“时光机营救行动”模拟了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你可以尝试告诉你的内在小孩:


如果可以时间旅行,我会回到你受伤的时刻,采取措施尽力保护好你。我不会让那个巴掌落到你身上,不会让你遭受他人的指指点点,我会用全力保护好你,有我在,你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在所有可怕的事情发生之前,就把你带到未来和我一起生活。你看,那些黑暗的过去都已经过去,你现在就和我一起生活在当下的此时此刻。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躯体,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有足以保护我们的伙伴和法律体系。


04

把爱还给自己


再抚育是一场自我疗愈的心灵旅行,它可以帮助我们弥补童年的创伤,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幸福与满足。通过逐步实践再抚育,我们可以慢慢把爱还给自己,实现内心的平衡。


在再抚育的旅程中,我们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父母,如何给予自己爱与保护。我们学习如何面对和治愈内在的创伤,如何建立起自我同情和自我保护。这个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每一步都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发现的宝贵机会。


请记住,无论你的过去如何,你都值得被爱,都有力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源自壹心理